体育平台

学院动态

体育平台动态

体育平台 >> 学院动态 >> 正文

德语系斩获全国高校德语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一等奖

发布日期:2024-05-16    作者:刘思敏 初审:吴晓钢 终审:卢铭君     来源:     点击:



本网讯 2024512日,第四届全国高校德语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决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历经3个月的多轮激烈角逐,体育平台 2020级学子刘思敏、潘映竹从全国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其中,刘思敏荣获全国一等奖,潘映竹荣获全国优胜奖,吴晓钢副教授获优秀指导教师,体育博彩平台推荐获最佳组织奖。

刘思敏同学(前排右三)获奖

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德国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主办,赛事覆盖德语文学、语言学、翻译、跨文化、区域与国别等多领域研究,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德语专业学术类竞赛,大赛旨在培养德语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本次比赛吸引了全国49所院校的140组选手参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环节。初赛排名前20%的选手前往浙江大选参加现场展示与答辩,决赛由全国德语学界知名教授及学者担任评委。


德语系主任吴晓钢副教授在闭幕式代表参赛院校致辞

刘思敏同学本次参赛的论文题目为《三语德语词汇通达会受到二语英语影响吗?来自英德同源词与假朋友词的证据》,由吴晓钢副教授指导。该研究聚焦中国德语学习者德语和英语双语系统的内在联系,通过Opensesame软件实施了一项较为缜密的心理语言学实验,对三语德语的词汇加工特征与通达机制进行深入挖掘。决赛现场,刘思敏与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选手展开激烈竞争。她首先向评委专家充分展示了研究成果,并逐一回答了评委对于研究方法、实验设计、选题来源等方面的疑问,其研究成果与现场表现获得评委高度肯定,最终斩获一等奖。

潘映竹同学本次参赛的论文题目为《析埃尔弗雷德·耶利内克<钢琴教师>中的女性客体化》,由卢铭君教授指导。该研究聚焦小说《钢琴教师》中耶利内克所描写的一对畸形的母女关系与一段病态的恋爱关系。研究采用波伏娃的女性客体化理论,分析了女主人公埃丽卡受他人规训的过程,揭示她被客体化的遭遇。同时还对埃丽卡展现的怪癖进行解读,探讨她在这种病态行为中体现的反抗意识,该研究的创新选题与严密分析受到评委会青睐,荣获全国优胜奖。

大赛合照

德语系在学校和学院领导下,致力于打造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品牌,高度重视本科生学术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抓好“发动、培育、实践、提升”四个重点环节,提升学生参赛水平,为学生搭建竞赛能力提升的实践平台。在五月的头两周,就已接连斩获“全国德语专业本科生配音大赛”与“全国德语德语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两项德语界顶级赛事双料一等奖,赛事培育效果显著、成果喜人。

获奖选手感言

德语20刘思敏

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去到浙江大学参加第四届全国高校德语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决赛。参赛过程宛如攀登高峰,是个将所遇到困难逐个击破的过程。但是能有此机会,在德语语言研究领域中点燃自己的星星之火,是对我的锻炼,更是对我自身学术目标的阶段性实现。亦感恩能得到吴晓钢老师的耐心指导,方得勇攀高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术创新大赛让我有机会与全国各地的本科生研究者们齐聚一堂、碰撞思想,分享各自的研究方向和心得,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永远在进步的路上,追寻更高远的学术理想。同时,也让我深刻意识到,比赛不仅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更是一个激发创新思维和学术激情的重要契机。不仅是对我们知识和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验,更是对未来学术生涯的一次宝贵的鞭策与勉励。


德语20潘映竹

我非常荣幸能在本届学术创新大赛中获得优胜奖。我特别感谢卢铭君老师的悉心指导与鼓励,让我最终得以完成拙作,并鼓起勇气投稿参赛。比赛激励大家潜心创作、精雕细琢,也为大家提供了各抒己见的学术平台。写论文无疑是一个很磨人的过程,但女性主义先锋埃莱娜·西苏写道:纸张加上想象力就能飞翔。……现实中尚未存在的东西,存在于文学之中。在自己的成文过程中,无论是思索良久后的灵光乍闪,还是在感兴趣的领域纵笔驰骋,或是在阅读文献时在脑海中与他人进行的思想碰撞,都是非常愉快的体验。

获奖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也是我四年本科生涯的完美收官。愿此际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也愿与诸君: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020)36207117

学生工作电话:(020)36207116

地       址:中国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第四教学楼 510420

  • 官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