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平台

科研学术

学术活动

体育平台 >> 科研学术 >> 学术活动 >> 正文

宗岱人文讲坛—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德语流亡期刊中的广告语言—饮食视角

发布日期:2025-04-03    作者:吉盼 初审:吴晓钢 终审:卢铭君     来源:     点击:

本网讯 2025年3月18日,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Brandenburgische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Cottbus)米夏埃尔•苏拉维茨基 教授(Prof. Dr. Michael Szurawitzki)莅临我校白云山校区,在第四教学楼207为体育平台 德语系师生开展了一场题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德语流亡期刊中的广告语言——饮食视角”的讲座。讲座由我校德语系外教Kathrina Eberle女士主持,体育平台 科研副院长卢铭君教授出席致欢迎辞,学院多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米夏埃尔•苏拉维茨基 教授(Prof. Dr. Michael Szurawitzki)曾任教于北京理工大学和同济大学,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学德语》教材。在其学术生涯中专注德语教学法,科研成果丰富,享有广泛的学术声誉。

本次讲座从饮食角度,结合各类文献史料以及图片,分析探讨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上海德语难民为该群体撰写的期刊广告。

讲座伊始,苏拉维茨基教授回顾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语难民流亡上海的历史背景,展示了难民的迁徙路线图。他指出。上海是当时无需签证即可入境的城市,因此成为了一众难民的避难所。德语难民在上海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社群。

135CF1

正在进行讲解的苏拉维茨基教授

随后,苏拉维茨基教授详细介绍了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档案、广告文本的分析、图像的研究等探讨了这些广告在语言特点、文化内涵及商业价值上的表现。展示了相关研究成果,早期广告样本及相关文献,向听众直观呈现这一时期上海德语难民的饮食文化生态。

在讲座的核心部分,苏拉维茨基教授选取了数张广告图片进行具体分析。结合语言学分析方法,剖析了广告词汇的选用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最后,苏拉维茨基教授对讲座进行了简练总结并进行了展望。在场师生透过苏拉维茨基教授的言语,触摸到历史褶皱中饮食视角下广告语言暗藏的跨文化研究的价值。

随后的讨论环节,师生们积极提问,与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各自的见解,使得讲座形式更为丰富多样,为这次讲座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众师生聆听讲解

本次讲座不仅使师生对上海德语难民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展示了广告语言研究在跨文化研究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对历史语境下饮食广告的解析,听众得以窥见战时上海这一特殊移民群体的生活图景,并进一步思考语言、文化与社会历史的紧密联系。

D025C

师生和苏拉维茨基教授合影留念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020)36207117

学生工作电话:(020)36207116

地       址:中国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第四教学楼 510420

  • 官网微信二维码